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营>胡杨泪>小分队杀回马枪
荒漠中的"骆驼" "上海知青"和"上海大学生"
访米兰和罗布泊老人 热爱自然--绿色营必修课之一 民主--绿色营必修课之二
吃苦--绿色营必修课之三 胡杨林难在"三劫" 小分队杀回马枪
保护区升级了,管理降级了 不能虎头蛇尾 保护胡杨林的建议
绿色营不是杂色营

◆小分队杀回马枪◆

  我们经过库尔勒和轮台,终于绕到了塔里木河的中游,即与塔里木沙漠公路的交汇处。在胡杨林里架帐篷,露宿了三天。这里没有水,只有蚊子、小咬和牛虻。为了体验一下沙漠环境,我们把车往南开进60公里,来到了一处典型的沙漠地带。为了对付炎热和干渴,大家带足水和西瓜,涂防晒膏,戴墨镜,披挂所有的防晒装束,在沙漠中走了三个小时。虽然气温高达57°C,有了思想准备也没什么可怕的。第一次走进无人涉足的地方,看到沙漠这么美丽的风韵,大家小心翼翼,排成一列,鱼贯而行;后来情不自禁,便各自散开,摄影,欢呼,在沙脊上画字,在沙坡上滑溜、打滚,感受大自然的热情超过了57°C。同学们也不无联想:我们有充分思想准备和全副装备,在这种环境中也只生活了三个小时,而胡杨林却生活了千百万年,这是何等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以沙漠公路大桥为中心,对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这个地区有个特殊情况,分属尉犁、轮台、库车三县管辖,各县都要创造财政收入,都要安置水患移民及其他人口,都要争夺这个交通要道的黄金地段,争先恐后,先下手为强,因此破坏胡杨林的矛盾与问题也十分突出。最后一天,我们从当地群众和民工口中还获得一个重要信息:有个泰昌公司正在开发10万亩胡杨林。这使我们非常震惊。
  已经上路了,经库车,越天山,两天到达了巴音布鲁克,大家仍认为不能放过这个问题。就在准备离开巴音布鲁克的头天晚上,彭大鹏激动地对我说:"这事太重要了,我们应该回去,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他的情绪立即传染给了我,10万亩,对企业家来说,也许是个不大的数字,对关注生态的我们来说,确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概念,何况目前的情况绝不只一个10万亩!但表面上我还是平静地说:"我们研究一下。"我立即和经历丰富的徐老师商量。他主张回去,但极力主张回到乌鲁木齐以后,充分做好准备,再派小分队去。这事同时在营里传开了,有人主张挥车返回;有人和徐老师意见一致,主张回到乌鲁木齐以后,做好准备,联系新疆的同学另组小分队前去;还有人主张马上派出小分队。这三个方案中,坚持第一方案的比较少;坚持第二方案的比较多,特别是新疆的同学,强调新疆的问题应该由新疆解决,要发挥新疆学生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我是决定这个问题的"关键人物",所以我这里"说客盈门",连平常最不爱说话、最不发表意见的维族同学贾米娜也郑重找我说:"唐老师,我认为回乌鲁木齐以后再派小分队,是最好的办法。"本来我也想和改变路线一样,充分发扬民主,但时间来不及了。背包和一切物品已经上了车,就等出发了。我们离塔河大桥已经好几百公里,如果再不做出决定,就越走越远了。我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胸有成竹了。我就在满屋争吵声中,从床上站起来,居高临下。同学们知道我要讲话了,都安静下来。
  开始,我用历史的眼光和从生态的角度阐明了胡杨林是历史,是文物,是保护荒漠生态的主将。我们在57°C的沙漠里只生活了三个小时,还做了那么多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而胡杨林却在这里生活了几百万年。从若羌到米兰,从库车到千佛洞,一路来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人事沧桑巨变,丝绸之路由兴盛而消失,伊斯兰文化替代了佛家文化,佛教胜地的龟兹也变成了以伊斯兰文化为中心的库车,而胡杨林却依然故我,一直屹立在塔里木河流域。
  为了激发大家热爱胡杨林的感情,我还讲了一百年前发生在新疆的一个故事。著名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穿越沙漠的时候,因为炎热和干渴,许多同伴死了,骆驼死了,狗也失踪了,最后只剩下了他和一个垂死的伙伴。他也因十多天的饥渴而丧失了挣扎生存的能量,只有等死了。忽然是三棵胡杨树的出现,触发了他求生的本能。神奇的力量使他终于走出了沙漠,找到了水,因而救活了自己,也救活了那个同伴。成为世界探险传奇中的传奇故事。
  最后,我用一种非常激动的情绪对大家说:"我们要像保护滇金丝猴、保护藏羚羊一样,保护胡杨林!我们必须穷追不舍!塔河桥头必须回去!同学们,不要再争论了,知识分子的毛病是爱坚持己见,把很简单的事说得非常复杂。我们马上要出发,不得不做决定了。从我听到的意见来看,多数人主张回乌鲁木齐以后再派小分队;少数人主张现在就派小分队。我同意少数人的意见,现在就派小分队。好处有这样几条:第一、派个小分队不影响整个的行程和计划;第二、我们到乌鲁木齐调查研究以后再去,说不定在哪里透了风,一个电话过去,我们什么也了解不了。不如现在就走,以免打草惊蛇;第三、小分队的任务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了解开发10万亩胡杨林的情况,拿到证据。完成任务就往回走;第四、经费有困难,我们放弃小分队去阿尔金山的计划,把钱用来办这件事。"
  由于我的斩钉截铁和言之成理,争论停息了,至少从表面看,大家不反对我的意见。还有一点能使同学们信服的是我不存私心。有两件事同学们都知道,去阿尔金山是我多年的愿望,经过多方筹措,好不容易快成行了,一旦有别的需要,我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愿望。再是上次讨论路线的时候,从我自己讲,南疆没去过,伊犁去过,因此我希望去南疆,不愿意去伊犁;但从绿色营的整体考虑,我极力主张走西行的道路。
  方案决定了,当场就确定人选,先是自己报名,有十多人要求去;接着是大家评选,看谁去比较合适。最后选定了精干又有特长的五名同学;三个男生,两个女生。给他们配备了录像机、录音机、数码相机和其它装备,立即从车上取下他们的行李,付给路费,就千叮咛万嘱咐地送别他们了。
  为了赶路,小分队租了辆汽车,日夜兼程地赶到了塔河大桥。第二天便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开发现场,看到路边砌了一个高大的墙壁,黑底白字地书写着合作开发的三家单位:"新疆龙头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巴州泰昌工业公司泰昌农场、新疆农业大学良种繁育基地。"他们分成两组:一组到开发现场,看到了车道、人工渠、平整和未平整的土地,看到了正在工作的推土机,看到了推倒在地的胡杨树,看到了新种的长势不好的棉花。他们访问了正在地头劳动和看守渠道的民工,了解了这片土地开发前后的情况。据民工反映,原来这一带胡杨林很密集,公司有20多部推土机,功力很大,多大的树一推就倒。
  另一组访问公司的指挥部,刚好碰上龙头公司的蒋经理和关主任等四人也乘车来到这里。蒋先生一看她们是北京来的大学生,便无戒备地把她们带到办公室,请吃西瓜和哈密瓜。营员们便绕着弯问了一些问题。蒋先生和关主任首先介绍了他们的开发史。说这个地方原来划归库车县,后来又划归尉犁县,两方面都争这个地盘,95年发展为民族纠纷,酿成了流血事件。他们公司就是这年成立的,股份制,有本地的新疆巴州的泰昌公司,有他们来自上海的龙头公司,新疆农大主要提供技术。那时候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高,新疆棉花质量又好,所以这里出现一股"棉花热",政府也提倡种棉花,提出"黑-白"发展战略,黑是石油,白就是棉花。蒋先生为了说明他们公司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还出示了一本照片簿,一一介绍许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都来这里参观。他们说,现在公司将近一千人,分7个队。为了适应开发和耕种的需要,人员还要扩大。他们还谈了申报的过程,第一期开发4万亩办了正式手续。当时为了减省报批的麻烦,是分四次申报的:一次是7000多亩,三次是9000多亩。每次都不超过一万亩,但加起来就接近4万亩。当时报的都是荒地,其实行家都知道,真正的荒地是不可能种棉花的。现在他们的开发规划是10万亩,而且申报已由州里递报到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主任说:"我们已经开发了八万亩,其中四万亩已经种上了棉花,还有两万亩正在开发。开发的范围东西长18公里,最西达到塔里木河岸。"来自上海的蒋先生还不无自豪地补充了一句:"10万亩,有上海城那么大!"
  小分队调查时间很短,了解情况不一定全面,也不深入,但所见所闻均有照片、录音和录像为证。应该说明,我们了解的只是一个突出的事例,听说其它几百亩、几千亩开发的"黑地",就更多。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