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骆驼"◆
在北京,我们好像没有讨论过胡杨林的问题。是到新疆以后,我们才认识胡杨林,热爱胡杨林,痛惜胡杨林,和胡杨林建立了休戚相关的感情。
据历史记载,胡杨林曾广泛分布于地中海沿岸、中东和我国的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等地的干旱地区。目前,胡杨林已在广大范围内消退,而塔里木河流域却还保留着世界最大面积的胡杨林。
胡杨林是大自然的一个伟大创造,正如在荒漠生态中创造了骆驼这种特型动物一样,也创造了胡杨林这种特型植物。它抗热、抗寒、抗风、抗沙、抗碱、抗旱、抗瘠,是中亚腹地荒漠中唯一的乔木,是演化在干旱地区的一种奇特的森林类型。胡杨林系杨柳科杨属,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树种之一。因为叶片的形状在生长期有不同的变化,所以也叫异叶杨。新疆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地区,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大,胡杨林虽然生活在这种地区,但本性不是旱性植物,它需要水。需要两种水:地表水帮助它的种子萌发;地下水帮助它成长。而动荡不定的塔里木河正好满足了它的这种需要,也强化了它的这种性格。胡杨林5月开花,8月种子成熟,正是冰峰融化、河水横溢的季节,种子得以四处漂游,在湿润的土地上迅速萌发;而成片幼林的发育成长,又可以改变土壤结构,稳定和抬高河岸,让漫溢河水改道去哺育另一片幼林;所以胡杨林的幼林、青壮林、成熟林很少混杂在一起,而是随着塔里木河的摆动变迁而成块地分布在两岸不同的台地。
另一方面,塔里木河两岸丰富的地下水源,正好满足了胡杨林的生长需要,由于根系特别发达,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6米,它们便可以生存下去;如果地下水源丰富,胡杨便生长旺盛,最高可达30米,最大三人合抱不拢,成为荒漠中罕见的威武雄壮的森林。当地老百姓形容它们是"三千岁":"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作为胡杨个体,虽然达不到这么长的年限,但作为一种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确实起着千万年防沙固沙的巨大作用。
塔里木河滋润着胡杨林,胡杨林护卫着塔里木河。她们共同创造的这条横穿西域、长达千里的绿色长城,一直在保护着周边的生态,紧紧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张,为人类在最残酷的荒漠环境中创造了生存空间,所以新疆人民把塔里木河亲切地称作母亲河。张骞、玄奘、马可·波罗、徐霞客、斯文·赫定等,都到过塔里木河流域,进入过胡杨林。根据一些古籍记载,当时有些林木茂盛到难以穿行,林中的马鹿、狼、野骆驼和新疆虎都非常多。这片绿洲也为开辟丝绸之路创造了自然条件,以传教和商贸为中心而成为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古代国际文化的交汇点。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说?quot;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
所以,胡杨林是历史,是文化,是保护荒漠生态的骁将,是传奇式的耐人寻味的自然景观,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祖先、我们和我们子孙的最伟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面对这种自然遗产,我们是感激、是爱、是保护,还是在短视、无知和贪婪中轻易地毁掉它们?这是摆在中华民族每个公民面前应该严肃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