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营>胡杨泪>访米兰和罗布泊老人
荒漠中的"骆驼" "上海知青"和"上海大学生"
访米兰和罗布泊老人 热爱自然--绿色营必修课之一 民主--绿色营必修课之二
吃苦--绿色营必修课之三 胡杨林难在"三劫" 小分队杀回马枪
保护区升级了,管理降级了 不能虎头蛇尾 保护胡杨林的建议
绿色营不是杂色营

◆访米兰和罗布泊老人◆

  绿色营经历了三天的汽车颠簸,好不容易熬到了若羌,大家松了口气。以后到民丰,到和田,再从沙漠公路回来,路就好走了。没想到司机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民丰附近有座桥被大水冲垮了,当地的客运已经停止了一周,道路的修复预计还要十天半个月。这无异在大家的心上泼了一盆凉水,别无选择,我们必须折回去,再走沙漠公路。
  为了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心态,队里商量了一下,绿色营在折回之前,先访问米兰和生活在那里的105岁老人热合曼--也称最后的一个"罗布泊人"。
  米兰在若羌城东约40公里,路并不远,但走的不是一条正规的公路,好像是汽车压出来的,人工修建不多,很长的时间是越过一眼望不到头的戈壁滩,中间要经过无数的干涸的河道。如果河道宽,汽车一下一上没问题,就怕短于车身的小河道,车头车尾或者底桥顶着路面,开着刚买来的新车,司机可心疼了。只好退回来再绕过去。但选择一条新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地面看着很硬,下面可能是很松散的流沙。车轮一空转,越陷越深,感觉到车身在倾斜。同学们赶紧往下跑,经过一翻清理流沙和垫上石头,才把下陷的汽车推上来。
  40公里走了四个小时,总算到了米兰。心想米兰是个世界知名的古城,总会有点建筑或标志。找了好久,什么也没有,只是到了一片沙丘的前面,路上拦着一根横杆。大概是收门票的地方,米兰到了。幸亏我们事先去了县文化局,经过一番游说和送了一套《环球绿色行》,交换到一封介绍信,才少交了几百元的门票。
  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运气不好,我们刚看到米兰的第一个遗址,就刮来一阵沙尘暴。就像剧场里忽然熄灭了灯光,舞台上立即展现出一个神秘而悠远的场景。这时候,没有一个人因为躲避风沙而回到汽车上去,都用衣服、头巾包着头,戴上眼镜、墨镜或者风镜,但更多的同学依然是短裤短袖,坦然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事后有人说:"这是别具一格的沙浴和按摩。"他们更深的体验是:展现在眼前的断垣残壁和风沙的猛力扑打,使他们第一次懂得了人在大自然中是多么渺小和无能。
  不知哪位同学把自己的风镜给我戴上了,真是雪里送炭!我可以睁开眼睛,摇摇晃晃往前走了。沙尘狂暴地扑打着面孔,耳边震撼着远古的声响,几座米兰遗址影影绰绰,摇曳在昏暗之中,这种光感,这种氛围,这种风韵,给人一种失去时空、超越时空的感觉。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背着风沙狂啸一声,然后匍倒在一个"城"边的沙丘上、温暖而流动的沙丘上。耳边听到一个声音在问:"唐老师,你做什么?"我答不上来,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亲近米兰,亲近土地,亲近自然,亲近人生,亲近历史。
  在路上和回到北京,我问一些营员:"你在新疆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好几个的回答是:"在米兰的那一刻。"这不奇怪,这是他们第一次和大自然最直接的接触和对话。
  汽车往回走时,太阳快要西沉了。路况这么不好,真担心半夜里陷在戈壁滩上,百岁老人那里还去不去?去!这样一位历史老人,怎能过门不入呢。不仅营员们意见一致,连司机也不反对。我们就从米兰看护人那里打听到寻找这位老人的办法,先到米兰镇上的招待所,找到老人的后裔--一个活泼可爱的女中学生,然后请她上车带我们到北面的民族新村。
  热合曼现年105岁,是米兰年龄最大的人;更重要的他是最后一个罗布泊人。两千多年以前的楼兰消失了,但古国的遗民却一代代生存下来。"不耕不牧,唯以渔为生。织野麻为衣,取鹅绒为裘,水禽翼为卧具。"直到20世纪,热合曼和他的邻居才从干涸和瘟疫的罗布泊迁出,辗转在塔里木河流域,现在他定居在米兰,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每月发给生活补贴,还去过北京,永远是一位新闻人物。许多本谈新疆探险、谈楼兰、谈罗布泊的书,都要说到这个热合曼。因为他是活的遗存,活的证人,活的历史,他的一切都带有传奇色彩。和他对话,就是和楼兰对话,和罗布泊对话,和沧海桑田对话,和历史对话。
  老人安详地坐在新疆一个典型的院落里,非常质朴,非常静谧,也非常美丽。一下来了三十多位五湖四海的客人,几乎每人手里都有一部照相机或是摄象机,整个院落就变样了。不过老人见多识广,很习惯接待来访者,不紧不慢,不卑不亢,不愠不火,完全是一副高寿长者的气宇。他回答了很多问题,他接受我们队医的号脉,不嫌烦地和大家、和每一个人合影。为了赶路,原来约定只停留五分钟,实际流连了半个小时。同学们还不断提意见,安排的时间太短了。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