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自然>人来鸟不惊
爬天山的路上小憩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几十米外有一只鹤棗在一个非鹤类保护区发现一只野生的鹤。我们兴奋得几乎喊出声来。五个人不约而同举起相机,尽管远,又没有长焦镜头,照片中的鹤可能只有米粒大小,但我们还是舍得在它飞走之前的宝贵时刻浪费些胶卷。
望远镜中清楚地欣赏它,悠然自若的样子显然还没注意到我们。为拍到好的照片,我们蹲下身子慢慢前移,充分利用石块和树干做掩体,每一两米就停下来拍一张,看它没有异常反应,就继续向前。
“坏了”,一个哈萨克小姑娘正朝鹤的方向走来,我们使劲朝她做手势,请她避开,但她似乎不明白,还是往前走。我们不能喊出声,唯一能做的是把相机对准鹤的上方,准备在它起飞的瞬间摁动快门。小女孩离它近了,7米,6米……鹤居然还是停在那里,弯弯脖子,舒展一下翅膀,往前迈两步,偶尔还回头瞧瞧。我们有一些不好意思,总觉得已经被它发现了。这样想着,便也大大方方站起来,慢慢走过去,不再担心它会飞走,只是感谢它把我们当作朋友,不停变换美丽的姿态让我们拍了个够。
总以为“人来鸟不惊”只是一种诗人的浪漫。20多天的见闻使我真实地体会到浪漫的源泉。天池的翠鸟、哈纳斯的麻鹰、布尔根的蝴蝶……
在我的家乡最常见两种鸟棗麻雀和燕子,它们的命运截然不同。麻雀在距你百米之外就“飞之夭夭”,而燕子却成排地停在电线上,屋檐下,逍遥自在。麻雀曾被错划为“四害”,成了人们消灭的对象,而人们历来有爱护燕子的传统。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一种动物受到过人类的伤害,就会把人类视为天敌而远远避之。人若善待它,它也会以人为朋友。
(编者按:我们到过的保护区,其居民大都是少数民族,他们从不捕杀鸟类。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热的到来,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文明的糟粕是否会悄然侵蚀我们仅存的纯净。)
金永新
99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