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念头油然而生◆
我为什么要组织一个大学生绿色营到云南去?
这个念头是怎么产生的?现在真说不清了,脑子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我只能说以下因素促使我产生了这个念头:
——奚志农在长途电话中一再对我说,他和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非常欢迎我亲自去云南德钦。这地方我没去过,当前又是一个环保的焦点,我真想去。
——也是《环球绿色行》帮我结识的桂林朋友张佩华,举办了一个“徐霞客俱乐部”,头一年他们组织了中英青年合作考察川西的活动,邀请我参观了海螺沟、泸定、康定等地方。英国出钱,中国出力,我觉得这种青年的活动方式很有意义。
——要追溯再远一点,我在《环球绿色行》的前言中给年轻的朋友写了一段话,就流露了这样的念头:“这本书只能算是带了一段路,以后的路要由你们自己去走。我相信你们之中,会出现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科学家和自然保护的先锋,会出现中国的缪尔、罗斯福和斯科特。”
——当时,我又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我和马霞认识已经十四年了。我们的结合,有点传奇,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和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语言不同,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是大自然偶然把我们拉扯在一起,再经过长期地磨合、滋润、培育和塑造,使我们终于成为幸福的一对。我爱她,她爱我,爱我的女儿、女婿和外孙。我们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著作、共同的读者和朋友。国务委员、中国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宋健同志读了我们写作的《环球绿色行》以后,写来一封含意深刻的信,其中还特别提到我们的结合:“异国同道,结成伴侣,宇宙之缘也。”
正当这种温馨的感觉愈来愈浓郁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不测风云。她病了,得了食道癌,而且已经扩散。我思想上一度相当混乱,马霞是个好人,是我最爱的人,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没想到命运总是这么艰难地折磨我。政治的,生活的,事业的以及生离死别的坎坷,我都经历过,所以我在《环球绿色行》中写道:“大自然也好,人生也好,有时候山青水秀,有时候荆棘遍野;有时候春光明媚,有时候山风满楼;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惊涛骇浪;有时候明快欢乐,有时候严峻深沉。不论是云山万里,还是坎坷一世,都是学问。大自然是一本书,人生也是一本书,不问境遇如何,道路如何,前景如何,只要认真地读,总是‘开卷有益’。”
现在,我的人生中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非常困难的一页,我要继续认真地读下去。经过许多昼夜的思索,我的思路是:在不抱幻想的情况下积极治疗,给她最精心的照顾和最多的温暖。即使在临终的日子里,也要创造一种安祥、通达、诗情画意和富有哲理的氛围,陪她走完生命的旅程。后来这个想法又深化了一步——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到云南去。
癌症,没能阻拦我们,反而激发了我们。是癌症逼迫我们,要珍惜生命,要珍惜时间,要黄昏赶路,要发挥能量,著书立说已经不够了,与其坐而论道,何如言传身带。马霞非常赞同我的想法,非常热衷于这个行动,作为赞助,她立即拿出一万元。后来她还多次对我说:“如果不够,我还可以多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