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营>人象之间>野象谷话野象
重返西双版纳 看到了16头野象
野象谷话野象 这个象群不正常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怎么缓解人象的矛盾 一个有意义的项目 和绿色营在一起
关于以后的绿色营

◆野象谷话野象◆

  吃完饭,那位被困在小楼上的摄影者也冒险爬下来了。他大约是四五十岁之间,身材矮胖。看他的摄影器材,看他那朴素的装束,看他那晒得通红的脸,一定不是普通的游客,我问他从哪里来?做什么的?他回答得比较含糊。问多了,回答还是不具体:"环保志愿者。"但这个回答立即把我们的距离拉近了。徐健忍不住指着我说:"你认识吗?这是唐锡阳老师。"
  听到我的名字,他立刻兴奋起来:"唐老师,我读过您的书,看过书上的照片,怪不得好像面熟呢。"接着他又说:"唐老师,您真有福气,我们等了三天:您一来,大象就来了。"
  我也笑着说:"因为我喜欢动物,所以动物也喜欢我。"
  他这才通报了自己的情况:他叫周雪松,是西南林学院的专业摄影师,参加过WWF的考察项目,现在正在摄制一部《云南自然保护区》专题片。所以他跑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拍摄野象也是工作重点之一。用他的话说,和野象不知遭遇过多少次,有一次只有十几厘米的距离,是死里逃生。
  他还有一位年纪相仿的伙伴,叟高的身材,穿着一身迷彩服,叫方大卫。在西双版纳保护局科研所工作,还是一位计算机专家。
  不一会,又来了好几位。一位是野象谷大象驯演学校的负责人,也是我国第一代驯象专家,叫刘德军。他整天同大象打交道,自然对大象的行为最熟悉。他说野象是不主动攻击人的,顶多是吼叫一声,或者追几步,把你撵跑;而且它发起攻击之前是有预兆的,如果它竖两耳,扔鼻子,你就赶紧跑。伤人一般都是猛然相遇,谁也没有准备。这几年死的有两个老人,一个聋子,一个哑巴,都带有偶然性。所以到林子里去,最好不是一个人,而且要有意地发出声响,野象和猛兽都会回避的。
  座间还有一位中心人物,是这个野象谷的创始人和设计师,也是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发展公司的总经理,所以大家叫他邱总,全名是邱开培。个子不高,谈吐风生,一看就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务实、能干的事业家。虽是部队下来的一位团级干部,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和风餐露宿,现在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野象专家了。当然,他最爱谈的还是他的创业史,建设这个野象谷的最大困难还不是找钱和动工,而是精神压力:一个是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内禁止搞旅游设施;再是许多专家反对,担心这样搞会把野象撵跑的。但他相信自己比专家更了解野象,而且当时的省长支持他,给了两句话:"只做不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曾经是军人的他,就凭这个"上方宝剑",硬是在这个热带雨林、野象出没的深处搞了一个世界少见的旅游景点,人们最难进入的热带雨林和最难看到的野象现在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和看到了。而且象群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多。
  据统计,全年平均每隔4.8天可以看到一次野象,如果是雨季,看到野象的频率更高。我翻了一下他们的观象记录:这半年之间,独象来过7次,两头群来过4次,四头群来过9次,六头群来过5次,七头群来过两次,八头群来过4次,九头群来过4次,十头群来过3次,十一头群来过1次,十三头群来过5次,十四头群来过1次,十六头群来过两次。除了七次是在白天,其他都在傍晚和夜里。而我看到的是记录中的最近一次,也是最多的十六头群。
  在一个固定的点上,能够这么多次地看到野象,而且是很多的群体,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为什么?据邱总的分析:象群是可以亲近人居环境的,凡是第一次来野象谷的象群,听到人的动静,看到灯光,都会有不安的反应;第二次、第三次来,你即使把手电筒照在它的身上,闪光灯不断闪烁,它们也不在乎了。野象为什么集中在这个地方呢?有几方面的原因:一、这里是许多河沟交汇处,野象离不开水;二、这里在保护区的位置,好比是一只蝴蝶的身体部分,是许多象道的必经之地;三、这里是沟谷雨林到山地雨林的过度地带,植物的种类特别丰富,野象爱吃的食物种类多,数量大;四、这一带硝塘多,可以满足野象和其它草食动物对盐分及其它矿物的需要。正是根据后一个特点,他们?quot;观象台"的近处投放了成吨的食盐,因此招引了越来越多的野象在这里停留,使这里成为一个观象的热点。
  因此,这里的野象就成了摇钱树,带动了这个地区的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种植业、土特产业的发展,许多老百姓由贫变富。因为野象谷的投资太大,日常开支也不小,旅游收费也不算高,所以现在还不能赢利;我相信以后随着高速公路的贯通,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里将会成为财运亨通的旅游热点。
  我喜欢这个地方,认为他们的做法是成功的,不过也有点担心,希望野象谷尽量保持自然的生态,不要再扩展旅游设施。如果游客增多,可以在外围发展。而且这样的旅游点只可一,不可再。中国是世界有象国家中数量最少的国家,只在云南南部很少的地方,热带雨林和野象资源是如此稀少,如果大家都这么搞,那么这有限的原始状态就完全变样了。大自然就是大自然,不管你人工的设施如何巧妙,总是对大自然的干扰。这种干扰,有的看得出来,有的看不出来;有的今天看不出来,明天就可能看出来。至于丘总提到想活捕六头小象的计划,我是坚决反对。不管你用什么聪明的办法,都是对象群和生态的破坏。过去驯化野象,是作为乘骑、耕作、搬运、战争的工具,现在这些功能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旅游和马戏团的需要。我国的野象资源很少,我看用不着走别国驯化野象的道路。
  有几次我们的谈话被打断,野象在河中呆够了,就走上岸来,慢条斯理地从我们旁边经过,我们不得不起身回避。在座多有经验,观察野象只是路过,并无他意,就用不着回避了。我虽然心里有点打鼓,大家都很安然,也就警惕地坐在旁边。象走象的路,我们谈我们的话。
  这个晚上聊天的内容,都是野象,也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很高兴,没想到有这么个偶然的聚会。对我来说,他们都是了解象、研究象的专家,如果我有心要找他们,恐怕也找不到,也找不这么齐,没想到一下子都聚集在一起,真是一种缘分。这缘分也只能发生在野象谷,因为我们都是为野象而来。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