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旅程>探索银杉之路>红滩实验站
探索银杉之路
桃源何处寻 进发伍家湾
"00198"模式标本 红滩实验站

◆红滩实验站◆

  发现了银杉,是不是探索银杉之路的终结呢?不是,从保护、抢救、开发的意义来说,银杉的发现不是终结,而是开始。说起银杉,自然会联想到大熊猫。它们都是誉满中外的"活化石"。但一切事物都有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些孑遗的物种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各种走向衰败的迹象诸已暴露,如果再不施加人的影响,就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可能。这就是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应该说,这条路比发现银杉更艰苦,更漫长。
  我从粗江回到天平山,再翻过一座大山,来到了红滩。这里孤零零一个小村落,就是广西植物研究所的实验站。他们的工作,就是接过前辈科学家的火炬,继续探索银杉之路。
  红滩不是银杉分布的地方,这里却生长着人工播种的银杉幼苗,有两年生的,四年生的,五年生的,六年生的,"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腰斩了十一年,所以还有六株十七年生的。最高的一株已达3.5米,而去年播种的幼苗只有三四厘米高。此外,还有高空压条成活的苗。把所有这些树苗加起来,大约相当于全国野生银杉的总数。据说几年前,有个外国人愿意以一架三叉戟飞机来交换一株银杉幼苗。如果照此类推,那么这个不大的山坡,已经相当于一个亿万富翁的财富了。当然,银杉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的,因此迄今我国还没有拿银杉做过任何交易。
  这笔科学的财富确实珍贵,也来之不易。好几个地方都试播过银杉,但出苗很少,成活更难。实验站又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呢?我访问了负责人石金华。他是侗族人,42岁,是这里唯一的科技人员。他带着七个工人,常年工作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窝里。来到花坪整整二十年了,他完全有机会调到南宁的区科委,也可以调到桂林雁山植物所,但是他舍不得这个地方,舍不得银杉,舍不得科研第一线。他的生活似乎有点单调,白天伺候银杉,晚上伴着录音机读英语,但内容是充实的。随着银杉的成长,红滩增添了科学的色彩,他的专业知识也逐渐丰富和成熟起来。
  当然,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做的。他们有一个集体,名叫"银杉课题组",除了实验站以外,还包括广西植物所的黄正福、李瑞高、梁木源等科研人员。他们共同研究银杉,已经发表了六篇科学论文,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科学成果奖;他们还被评为桂林市的先进集体。
  他们不贪图安逸,不计岁月,研究所和实验站两地配合,"文人相助"。他们大量的工作不是在实验室和标本园,而是在隐匿着银杉的原始森林里。他们背上行李、炊具,带着干粮、手电,攀峰爬崖,涉溪过涧。要查清银杉资源,就必须满山遍野去找;要弄清银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就必须定时定点、风雨无阻地去观察。他们累积了成千上万的数据,有些数据不是几个月几年所能获得的。譬如第一代播种的银杉去年头一次开出四朵雄花,何年结实,何年繁殖下一代,仍然是大自然的一个秘密。李瑞高开玩笑地说:"我们搞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科学信息,这是一种缩短生命的科研课题。"
  人工播种实验同样是个复杂和细致的工作。银杉结籽比较少,很娇嫩,不耐储存,发芽条件要求苛刻,而人们对这些生命的秘密从无所知。他们便在红滩和雁山两地同时做了几百个组合的试验,其中包括不同植株的种子,不同的播种期,不同的贮藏方法,不同的激素处理,不同的施用化学药剂,不同的播种基质等等,以探求培育种子发芽的最佳措施。通过多年的繁琐而精确的实验,他们终于把银杉的发芽率由4%提高到90%以上,并公布了这项科研成果。
  他们的目标,是要使银杉也像珙桐、水杉一样,出现一个风行世界的局面。石金华指着大片的山坡,怀着一种自豪的神情对我说:"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让这一带都成为人工银杉林,然后请它们下山,学会到世界各地去生活,能够直接造福于人民。"
  我笑着说:"这个美好的前景,我们可能看不到了,但一定会实现的。"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