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金顶
我们第一天的路程,就是爬上金顶。
我一边登山,一边回味着科学家对梵净山有六个字的评价:古老、纯净、平衡。
那头重脚轻、摇摇欲倒的“蘑菇岩”,那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万卷书”,那变质岩中镶嵌着各种砾石的“万宝岩”,确实神态奇伟,不同凡响。根据同位素年代测定,这些都是距今10-14亿年的古老地层,远远超过了鄂西神农架的最老地层。在漫长的地史中,梵净山经历了几次比较显著的地质构造运动,又经综合风化侵蚀和山岳冰川的雕凿,因而造成了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些重岩叠嶂、高山深谷、悬岩陡壁、流云飞瀑的天然奇观。古老的地质构造带来了古老的生物区系。这里至今还繁衍着珙桐、银杏、鹅掌楸、金钱槭、青钱柳、连香树、水青树、穗花杉、南方红豆杉等孑遗植物;同时也生活着从古老动物群演化下来的灵猫、鬣羚、华南虎和黔金丝猴。
纯净,不只是说这里地层岩石的地球化学组成比较纯净,这里的水可以做为纯净的环境背景值的对照标准样,而主要是说古老的梵净山昂首苍穹,推星转月,一直保持着自成体系的生态系统。这里自古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历史上虽盛行过宗教活动,但宗教膜拜山川林木,禁止杀生,客观上保护了这个生物宝库。几次匪劫主要是破坏文物和杀戮人命,而对这里的生物资源客观上也起了个封闭作用。所以梵净山至今不通公路,山上没有人烟。从自然保护角度来说,这是优越于其它自然保护区的。贵州省政府负责人对我们说,宁肯搞直升飞机,也不准备修公路,更不搞旅游。这是有见地的决定,希望这个决定能够坚持下去。
至于说生态平衡,进山就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这里确实是地球上中亚热带一个保持完好的典型的自然综合体。森林覆盖率达80%,生长着400多种林木、500多种药材、100多种真菌,还生活着57种兽类、173种鸟类、80种两栖爬行类。它们相互依存,自然演替,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相对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这里为什么山清水秀,看不到自然灾害?为什么森林如海,珙桐、鹅掌楸、铁杉、冷杉成片成林?为什么珍禽异兽繁衍其间,数量这么少、分布这么窄的黔金丝猴能够在这里生活几百万年?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
下午五点,当我们爬到离金顶不远的回香坪的时候,发现了金丝猴活动的痕迹。到处有它们扔弃的树枝和鲜嫩的树叶,偶尔还看到比较新鲜的猴屎。向导和民工都告诉我:“要是昨天来到这里,就看到金丝猴了。”
我们继续前进,终于爬到了露营点——“万宝岩”。在一个凉棚式的巨大岩壁上,镶嵌着形形色色的砾石。这些砾石的岩性十分复杂,有变余砂岩、板岩、白岗岩、辉长岩、玄武岩等,被泥质、钙质、铁质胶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坚密的奇伟整体,因此人们称其为“万宝岩”。我们刚放下行李,民工忽然喊起来:“佛光!佛光!”我抬头望去,在100米以外的金顶方向,展现了一片金黄色的彩霞。可惜由于金顶的遮挡,我们看不到佛光的正面;而这一天爬山所带来的精疲力竭,谁也没有多余的力气再爬上这个并不很高的山脊,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早上了。
山下穿单衣还热不可耐,山顶却是穿棉袄的气温。我们只好坐在被子里,胡乱吃点东西便躺下了。刚一躺下,我旁边的民工便连滚带爬地喊起来:“草蛇!草蛇!”吓得我也从被子里跳起来。被子里钻进了蛇,太可怕了!后来才知道他说的是壁虎之类的动物,虽然也恶心,但精神上的威胁解除了。
山风像魔鬼似地折腾了一夜。它发狂地捶打着塑料布,掀动我们的被子,鼓起那冰冷的气流,从被褥的缝隙里一直钻进我的后心。大吵大闹到后半夜,终于把料布彻底掀翻,把我们好像扔弃在一个冰川的风口上。民工一边扯着被子,一边大声地咒骂着。这一夜谁也没有合眼。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爬上了向往已久的金顶。但狂风、冷雨、浓雾完全败坏了我们的游兴,不要说佛光,连附近几处有名的景点也看不清楚了。
我们赶紧下来埋锅造饭,奔赴预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