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旅程>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踏破铁鞋有觅处
又有五只朱鹮起飞了
摄影者的冲动 雨困三岔河
踏破铁鞋有觅处 得来更是费功夫

◆踏破铁鞋有觅处◆

山下传来电话,说刘老师给我发来电报,他马上要到洋县了。
他们所说的刘老师,就是动物研究所的刘荫增,自从他1981年重新发现了朱鹮,现在成了国内外的知名人物。最近邮电部发行了朱鹮纪念邮票,许多集邮爱好者纷纷来信,请他在首日封上签名留念;还有群众来信提供了甘肃、河北等地可能有朱鹮的线索。为了交流朱鹮的学术研究情况,他两次应邀去日本;还有德国、美国的鸟类专家,也在和他商讨保护朱鹮的合作计划。所以国内外许多报刊称他为朱鹮专家。他不喜欢这个称呼,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最熟悉朱鹮、做朱鹮工作最多、一心扑在朱鹮事业上的,国内还找不到第二个人。
我对发现朱鹮的过程很感兴趣。
1979年,中国科学院从一位副总理那里接受一项任务,寻找朱鹮。因为朱鹮是亚洲特有种,被誉为"东方的宝石",1960年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将它列入"国际保护鸟"。现在苏联没有了,朝鲜没有了,日本只剩下笼养的几只,多已年老失去了繁殖能力。所以能不能抢救这个物种,就寄希望于中国了。日本最珍惜这种鸟类,担心它的灭绝,就通过外交途径引起中国的重视。
朱鹮也称朱鹭,但它属于鹮科而不属于鹭科。历史上在我国分布很广,最北到兴凯湖,最东到福建、台湾,最西到甘肃的天水地区,最南到海南岛。其中以东北、华北和秦岭一带数量较多,一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还在14个省份见过这种鸟,到六十年代,就只在陕西的洋县、周至及西安附近采到过标本,以后就看不到它的踪迹了。
现在要在这半个中国的范围里寻找失踪了20多年的朱鹮,这真是一项"大海捞针"的任务。刘荫增勇敢地承担了这项任务。他研究了全国现有的17个标本,查阅了大量的中外资料,分析了前人的考察路线。他在完成了充分准备以后,便背着地图、照相机以及有关资料出发了。
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等车寻店,他三年跑了13个省份,行程约5万公里。结果他不但没有找到,连适合栖息的环境也很难找到。村野大树几乎被砍光了,改革耕作制以后冬灌水田看不见了,农药、化肥以及工厂的废水污染了大片的农田和水源。他的收获不是发现了朱鹮,而是具体看到了朱鹮濒于灭绝的原因。朱鹮生活在农业区,个体大,颜色鲜艳,容易成为捕杀的目标;它天敌多,乌鸦、猛禽、青鼬都来争巢、毁蛋、伤幼鸟;它病害多,自然死亡率高。这些都是朱鹮濒危的原因,但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它的栖息环境普遍遭到严重的破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荫增在寻找上也不是一无所获,沙里淘金,总算找到了两个线索。一是从陕西洋县一个渔民那里,确实打听到这一带还有朱鹮在活动;再是在甘肃徽县一个狩猎者的手里,找到了三根朱鹮的羽毛,而且他说打死这只朱鹮仅仅在两三年以前。
他回到动物研究所,作了详细的报告。领导和专家支持他继续找下去,并把复查的重点缩小到洋县、徽县等几个点上;同时调给他一辆越野汽车,增加了考察经费。
1981年,他第三次来到了洋县。从生态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朱鹮属于山脚带的鸟类,不会生活在海拔太高的地区。所以他几乎找遍了洋县所有的平坝、丘陵地带,但没有发现任何的踪迹。他感到希望渺茫了,收拾行装,正准备往甘肃方向转移的时候,纸坊乡一个农民在电影院看到了他的幻灯广告,跑来报告他看到过"红鹤"。"红鹤"是当地朱鹮的称呼,因为朱鹮的脸是红的,脚是红的,飞起来翅膀也是红的。刘荫增不大相信,因为这一带白鹭、苍鹭、池鹭比较多,当地人一般分不清鹤、鹭和鹮。就拿出来的标准照片,要他再去看看,具体在什么地方。过两天,这个农民又来了,进门就嚷:"没错,跟你图上一模一样!"
他们就开车进了山。车不通了,又走了五公里多山路,来到海拔1200多米的金家河。发现了一个鸟窝,比白鹭的窝大,比喜鹊的窝简陋,可能就是朱鹮的,希望又接近了一步。
他们翻山越岭绕了两天,一直到5月21日下午3点仍然回到金家河的时候,忽然看见一只朱鹮由东往西北飞去,不错,就是它!
我请刘荫增回忆当时的心情,他说:"要说如何兴奋,也说不清楚,当时只是无意识地说了这么一句:'朱鹮呀,你怎么跑到这高处来了!?'"不是文献记载欺骗了他,也不是朱鹮故意与他作难,而是这些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景观的破坏,朱鹮无法在低山带安生,就被迫逐步转移到中山地带来了;再上去全是深山野岭,它们就走投无路了。所以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也说明了它的濒危状况。
他们顺着这个方向继续追寻,23日又看到了这只朱鹮,看到了它拉在田埂上的粪便。同时调查到一个不幸的事实。有对朱鹮在一家农舍后面的大树上做了窝,并孵出了幼鸟。前不久,这农民为了卖板子,把树伐了。结果幼鸟摔死了,老鸟还不愿离开,总在金家河一带盘旋。刘荫增发现的朱鹮,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只。它傍晚总往北飞,估计北面可能还有群体。5月27日他们一直找到姚家沟,又看到一只朱鹮在田里取食,还以为就是金家河那只。老乡说:"它们在树上作了窝,还有了儿子。""儿子"是这一带的土话,本来嘛,幼鸟就是亲鸟的"儿子"。他们找到巢树一看,窝里果然蹲着三只幼鸟。刘荫增就扎营在山沟里,汽车每星期给他送一次粮食和蔬菜,他不再回县城了。
第一天树下老有人,亲鸟不敢回巢喂食,三只幼鸟饿了一天。深夜11点,刘荫增还在树下录音,忽听得一件东西从树上掉下来。他怕摔坏了幼鸟,打着手电照了半天,没有找着。第二天清早再去,还没找着。后来有个娃子跑来报告,小鸟在他家房后。刘荫增跑去一看,幼鸟又饿又累,再也动不了啦。他用剪子剪碎了田螺、青蛙肉喂给它吃,慢慢缓过来了,就把它送回巢里。可能接触了人的味道,亲鸟把它当作异物不理睬,一会儿掉下来了。再送回去,又掉下来了。刘荫增只好自己养着,同时请示林业部和动物研究所,可否送回北京饲养。
不久,幼鸟、照片、录音带以及各种资料带到了北京。"中国找到了朱鹮"的喜讯逐步传开,最后成为一条世界性的科学要闻。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