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erBeiJing Signal
Greener BeiJing

中文首页

环境论坛

绿色北京站点导航

马霞与我们同行

 

 

 

 

 

 

 

 

 

 

 

 

 

 

 

 

 

 

 

 

 

  

Greener Beijing Logo
GreenerBeiJing Logo

版权所有 绿色北京

首页|目录|请你评点|请你评点(第二封信)|评点摘录|绿色营|绿色旅程
目前位置:绿色北京>唐锡阳>马霞和我们同行>绿色旅程>朝觐黔金丝猴>五天五夜
朝觐黔金丝猴
上山之前 攀登金顶
五天五夜 第六天早晨

◆五天五夜◆

  从金顶下来,又走了两天的山路,终于来到了海拔1670米的严蒿坪。这里就是我们预定的黔金丝猴观察点。
  和金顶比较起来,这里条件好多了。有一个可以挡风的人字窝棚,离窝棚不远有一个泉眼,而且这里因为海拔比较低,风、雨、雾和潮气都没有金顶那么严重。
  有个民工送完行李以后,就下山去了。这里就留下了我们三个人,暂时组成了一个"社会"。有的去拾柴,有的去淘米,有的在削筷子。把野藤绑在两树之间,就成了晾晒衣服的绳子。把箭竹编成一块平板放在树墩上,就成了我们的餐桌。这使我想起了流落在荒岛上的鲁宾逊,觉得很有意思。肥皂和漱口用具就放在泉眼旁边,手表和照相机就挂在树上,除了猴子捣乱,是不会有谁来动这些东西的。窝棚就隐藏在黔金丝猴经常出没的密林中。四周是密得进不去人的刺竹和箭竹,上面覆盖着常绿和落叶的阔叶混交林,其中大都是山矾科、卫茅科、木兰科、槭树科、壳斗科、蔷薇科树木。这是黔金丝猴栖息的典型环境,因为它们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最爱吃这些植物的叶、芽、树皮和果实。
  每天吃完早饭,我们就全体出动,翻越附近的每一个山头,搜索丛林中的任何动静,分析猴群留下的痕迹。我们也顺道观察了生长在这一带的珙桐、水青树、贵州杜鹃等珍贵植物。
  深山生活的五天过去了,始终没有找到猴群。这耐心而又焦急、可能找到而又没有把握的五天五夜啊,忽然使我产生了一种单调而又孤独的感觉。这时候我最喜欢篝火边的谈话,最爱听向导的贵州山歌,再想起城市的噪音和拥挤,好像也没有那么特别厌恶的感情。山区的人们为什么特别热情,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总是烟茶相待;在路上行人相遇,不管认不认识,总要打个问讯,说几句闲话,这与其说是社会的原因,还不如说是自然的原因吧。这使我想起了贵州电视台一位工作人员的话。他为了拍摄黔金丝猴,在这里整整住了三个月,临下到山脚的时候,说:"我好像从月亮上又回到了地球,特别想听人说话。"
  由此可见,我们热爱自然,追求自然,但不是自然主义者--希望再回到人类童年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中去。我们所追求的,是自然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而这正是当今世界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我的向导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叫曾凡荣,五十多岁。稳重、实在、热情,一看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工人形象。他是从伐木场转来保护区工作的,在梵净山已经二十多年了。研究所、博物馆、考察队、电视台的人来这里考察黔金丝猴,差不多都是他充当向导。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山头,每一道河沟,每一条小路。他曾经25次看到猴群,可以说是世界上看到黔金丝猴最多的人了。只要听到山里一点动静,听到老鸹几声聒噪,他就可以发现黔金丝猴的行踪。因为经常和一些科学工作者在一起,他也学到不少生物知识。有些动物和植物,他不仅能够说出土名,还可以说出科学工作者通用的学名。
  在这些天的窝棚生活里,黔金丝猴自然成了我们最重要的话题。这里老乡把黔金丝猴叫"牛尾猴",因为它有一条相当于身长的大尾巴,跟牛尾巴一样。黔金丝猴都是成群活动的,有大群,也有小群。曾师傅掰着手指告诉我:九十多只一群的他见过四次,三十多只一群的见过五次,八只一群的见过两次,在回香坪一带还两次看到最大的猴群,有一二百只。黔金丝猴是树栖动物,觅食、玩耍、睡觉都在树上,偶尔下地喝水和觅食,也很快就回到树上去。所以它们攀援本领很高,像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一样,两三米的距离一跃而过,从高往低跳可以更远。跳跃前先紧缩身体,然后爆发一个力量,伸开四肢向前扑去。身体的重量压得树枝往下弯,又借助树枝的反弹力做连续的跳跃。还经常用单臂抓住树枝,以悠荡的方式前进。
  早晨和傍晚,是它们最活跃的时间。猴群的纪律性强,团结性也好。猴群来时,树枝都在晃动,好像满山都是猴子。有的觅食,有的攀爬,有的跳跃,有的追逐斗殴,还有的抢着抱小猴,追得小猴哇哇直叫。但是"望山猴"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只要粗犷的一声吼叫,猴群立即鸦雀无声,几秒钟内便逃窜得无影无踪。跑过几百米以后,一招呼,猴群又汇集在一起。如果有只猴被套住或夹住了,别的猴子便去帮助咬断绳索,想法营救出来。

关于作者关于马霞环球绿色行绿色营
上一页观阅评论,参与评论。下一页
绿色北京 2001 Greener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