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对策

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产业化

垃圾减量化

解决垃圾问题的最基本政策是实行垃圾减量化。从垃圾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比如实行净菜进城,把不能食用的菜根、菜叶和牲畜屠宰物留在城外农村,作农肥利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就此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北京市政府也正在开展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的天然气进京,居民燃料结构的变化,将对垃圾减量产生明显的效益。但对于工业产品的生产,尚未考虑其后期处理问题,环境效应,过度包装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更加严重,且处理难度也不断增加。垃圾减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行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宣传环境与资源意识,让市民自觉的避免产生废弃物,拒绝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尽可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资;同时通过立法从工业品生产的源头规范清洁生产,限制过量包装,降低资源消耗,限制垃圾的排放量。

垃圾资源化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已是大家的共识。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在垃圾的收集站、转运站和处理场实行多次分选回收利用,把垃圾中的可利用物分离出来,用作产业原料,循环利用。采用各种符合环境要求的垃圾变资源、垃圾变能源技术,充分利用垃圾资源。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垃圾经过高温堆肥处理,可以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市区南郊的南宫垃圾高温堆肥场已经投入运行,每日处理垃圾400吨。当然,垃圾资源化不仅仅是建设几个垃圾回收利用设施,垃圾资源化更是一个从源头分类,到收集,到循环利用,到再生产品进入市场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广泛和积极的参与。

垃圾无害化

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过程中,按照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积极控制二次污染。

位于市区北郊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已于1994年投入运行,日处理垃圾2000吨;位于市区南郊的德国赠款北京市固体废物处理项目的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也已投入运行,日处理垃圾1680吨。由民间的当代吃垃圾公司在北京市昌平县建设的实验性垃圾焚烧厂也是对垃圾资源化的有益的探索。北京另外一个大型的垃圾焚烧厂也正在筹备之中。

北京市制定的规划目标是:到2000年,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垃圾的综合利用率达到40%。到2010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综合利用率达到60%。

垃圾产业化

实行垃圾产业化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也是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有新闻界人士预言:今后经济界的新秀将不再是黄金、黑金(石油),股票场上的宠儿将不再是做电脑芯片和电脑软件或其他高新技术产业,而将是进行垃圾处理的环保企业。不但垃圾处理应形成产业,垃圾收集,资源循环利用同样应是产业。但是环保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税收上给予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