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警示:珍爱我们的家园
——写在世界环境日
综述:
保护母亲河,保护我们的家园,需要每个人的关注和参与;参与环保并不难,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可以为环保做贡献。
引文:
永远的警示:珍爱我们的家园
——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立碑揭幕仪式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这一天由江泽民总书记提名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将矗立在长江源头。
5月14日,中央电视台为此次活动特派了一支报道长江源立碑活动的小分队从北京出发。这支报道小分队除承担长江源立碑的直播任务外,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沿途拍摄任务,并在途中进行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活动。
长江源区的生态状况
我们经常把环境问题说成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把剑。从现在的形势看,这句话也许太乐观了。今天,这柄利剑已经开始缓缓地落下了……过去我们总以为人相对于大自然来说是渺小的,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力量已经变得异乎寻常的强大,足以改变大自然本身。水被污染、 空气被污染、植被在萎缩、物种趋于濒危、江河在断流、垃圾在围城、土地在荒漠、臭氧层出现了空洞……
一位哲人曾这样嘲笑道:人们用医学进步一点点地把死亡率降低下来,却又用战争把大批的人类生命一下子毁灭。这真是一个悲哀的反讽。它的含义对于环保问题也同样如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流域源区的生存环境状况不仅对当地各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近几十年来,长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植被退化十分严重,平均退化草场达2⒈9%至4⒍5 %,其中严重退化已呈现黑土滩的面积达到1⒏9%至2⒎7 %,森林覆盖由五十年代初的25%降低为现在的1⒊3%,植被退化和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报道小分队在长江源区沿路看到鼠害成灾,由于对老鼠的天敌猎隼的猎捕,导致老鼠肆虐,被老鼠啃吃的草地成为寸草不生的“黑土滩”。目前,受鼠虫害破坏的草场总面积占青海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长江源区沙漠土地主要分布于楚玛尔河、北麓何、通天河阶地及沿河滩地,以流动沙丘、平沙地和风蚀草场为主。长江源区沙漠化年均扩展速率达到⒉2%,属沙漠化强烈发展地区。
长江源区大多数冰川均呈退缩状态,源头沱沱河和当曲河河源冰川退缩速度分别为8.25米/年和9米/年。众多湖泊出现水域面积缩小、内流地和盐碱化现象。
1999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声音最洪亮的一年,已经基本解决温饱的中国人忽然发现,正当人们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人类生存空间却在不断地变小。
可喜的是,6月5日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将在长江源头矗立起来,它表达了我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决心和信心。
人们为环保所做的不懈努力
参与环保其实并不难,只要具备了这种意识和相关的知识,从“心动”上升到“行动”就只有一步之遥。参与环保真的可以马上从身边做起,但这又意味着必须改变我们所习惯的很多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
北京市提出:“拒绝使用塑料袋,重新拿起布袋子”的倡议行动,号召全体市民从身边做起;上海发起废旧书报换树种的活动;前方报道小分队的绿色原则是: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小分队注意收集沿路的垃圾,随身携带。
报道小分队沿途经过了可可西里,他们来到了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位于青藏高原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可可西里,面积⒏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是长江的发源地,这里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度,是高寒缺氧的无人区。珍稀物种藏羚羊就生活在这里。但是报道组从青海格尔木市出发到沱沱河沿大本营的路上,一直没有发现藏羚羊的踪迹。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其实是在保护人类自身。如果地球上物种的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生物圈的整体崩溃。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人类数量无止境地膨胀,物种多样性无止境地消失,最后结果只能是同归于尽。
提起索南达杰,恐怕很多人都已经从各地新闻媒体中了解了他的事迹。索南达杰身为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在一次追捕偷猎藏羚羊犯罪分子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当人们发现索南达杰遗体的时候,他始终保持着怒视前方,准备射击的姿势。索南达杰是以他的生命,唤醒了很多人加入到保护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同志都是自愿加入进来的,他们面临着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去年在的可可西里的一次追捕中,他们被困二十多天。至今,野牦牛队的队员们已经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了。他们在索南达杰精神的感召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无怨无悔。
碑址的确定
此次报道小分队要报道的是两块碑的确立。第一块碑是“长江源标志杯”。立在青海省格拉丹东的姜根迪如冰川脚下,这里是长江的真正源头。这里海拔5600多米,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昼夜温差摄氏30多度,到记者发稿时止,小分队还没有到达长江正源。
第二块碑是“长江源环保纪念碑”。报道小分队5月14日从北京出发,经西宁、格尔木市17日到达6月5日直播现场棗沱沱河沿大本营。沱沱河沿是我国长江第一桥、长江第一乡(唐古拉乡)和长江源兵站的所在地。沱沱河沿海拔是4600米,到达此地时,小分队的队员也都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头晕乏力、缺氧、呼吸困难。
为确定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碑址,主办单位十分重视,开了许多次协调会,一致认为环保纪念碑的碑址应符合几个条件:能看到水,看到雪山,因为它是长江源地区的一块环保标志碑。
17日下午1点,报道小分队围着镇子转了好几圈,环境条件都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经过再勘、再验,终于在距长江第一桥800米的一个高坡上选定了位置。这里离公路700米,离长江河心900米,可以看到雪山,俯视青藏公路。国家测绘局的同志用卫星地面定位仪反复地进行测量,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的碑址具体位置为东经92度26分,北纬34度13分,海拔高度是455⒍1米。能够亲自参加环保纪念碑碑址确定,小分队的队员都觉得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看到了青藏高原的蓝天、碧水,小分队队员感慨很多。他们想起儿时的天空,天也是这么蓝,每当夜晚,坐在房顶上数星星,一颗、两颗,织女星、牵牛星、北斗七星。但是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已经被各种污染浸淫,“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却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工业废水、废气、污水排放、过渡的开掘以及战争,打破了地球原有的平衡,自然条件、气候的变化、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都是地球给予人类的报复。全球生态的变化,同样也会影响青藏高原无人居住的地区。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再过几十年,我们还能在长江源头看到这么蓝的天,这么绿的水和呼吸这么洁净的空气吗?!
从某种意义上讲,即将竖立在长江源头的这块环保纪念碑,也和古代的碑石一样,向我们标明了一种边界的存在,它的含义之一应该是,人类应为自己的发展空间标定一个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