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报环境状况

地下水位总体上升 大气恶化得到遏制

日前,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1998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去年我市环境治理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基本遏制了环境污染继续加重的势头。

北京市平原区1998年潜水水位平均上升了0.4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的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1998年,市政府将防治大气污染作为15项重点工程之一,先后制定颁布了《低硫优质煤及制品标准》、《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北京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特别是去年12月初实施控制大气污染18项紧急措施以来,加大了使用低硫煤的查处力度,取缔了三环以内露天烧烤摊点6000个;同时,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至去年底,共报废3.8万辆超年限使用的机动车,其中1.4万辆是污染严重的"面的"。

去年,我市在积极治理工业污染的同时还广泛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噪声达标区23.1平方公里,使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由57.4%提高到62%;按计划完成了城市中心区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其中长河、双紫支渠、京密引水渠昆玉段等河道整治及"六海"清淤护岸工程基本完成,水质有所改善;加强了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再生利用,回收率已达59.7%。1998年,我市用于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燃气和集中供热等的环境建设投资就达50亿元。

附:相关报道

投资环境建设治理大气污染
清除白色垃圾综合整治水系

北京天渐蓝水渐清

北京日报6月6日讯 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天渐蓝,水渐清,环境一天天好起来,但改善首都环境质量任重道远,仍须不懈努力。这是记者昨天从市环保局1998年本市环境状况通报会上获悉的。
去年,中央领导同志对北京的污染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将污染治理作为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加大环境建设和治理污染力度。在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去年全市投资50亿元用于环境建设,使城市居民炊事气化率达到95.4%,集中供热率达到35.4%,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2.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5.8%,四个城区全部实现垃圾收运密闭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9%,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创造了条件。
全力以赴治理大气污染。去年市政府将防治大气污染作为15项重点工程之一,采取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建设无燃煤区、发展天然气、安装高效除尘器、加强机动车管理、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严格施工工地管理等措施,控制大气污染。12月初,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全市总动员,掀起了控制大气污染的高潮。至去年底,报废超过使用年限机动车3.8万辆,推广使用优质煤200万吨,取缔三环路内露天烧烤摊点6000个,停产或搬迁污染扰民严重工厂、车间18个。
去年全市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分别削减了4.8万吨和8.7万吨,年日均值分别比上年下降了4%和7.3%。1998年环境统计调查了1295家重点工业企业,结果表明,与1997年相比,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减少5.51、4.55和6.43万吨,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减少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废水处理率分别提高了3.9和1.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大力开展城市综合整治,治理"白色污染"力度加大。7个塑制餐具生产厂家共同成立了回收办公室,设立了11个回收站,投资610万元建设了再生处理厂,一次性塑制餐具的回收率达59.7%。
城市中心水系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如期完成,密云、怀柔水库周围又建成8公里护网,护网全长已达17.5公里,进一步完善地下水源防护区加油站监控系统建设。新建噪声达标区23.1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已由57.4%提高到62%。
第27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