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纪念碑矗立长江源头 (记者陈畅鸣张进林梁娟) 新华社沱沱河6月5日电 今天上午,在格拉丹东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脚下,静静的沱沱河边比往日多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碑名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在万里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岸边正式揭碑。从此这座用花岗岩制作的纪念碑将永久矗立。 来自北京、香港和国内其它省区的各界人士及当地数百名各族群众聚集在海拔4555米的沱沱河边,与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一起参加了纪念碑揭碑仪式。 9点40分,藏族群众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跳起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舞蹈,为参加仪式的各界领导和民间环保人士敬献了洁白哈达。 11点27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宋瑞祥和青海省副省长苏森、中国科学院自然环境局副局长范蔚茗等一起缓缓揭开了碑上的红绸,“长江源”三个金色的大字展现在众人面前。 “长江源”环保纪念碑高2.5米,重14吨,用花岗岩材料制成。纪念碑的位置处于东经92度26分25秒,北纬34度13分37秒。 据此次活动的主办部门介绍,竖立纪念碑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示并唤醒世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警觉。二是通过竖碑活动,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关心长江源,保护母亲河,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与长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经青、藏、川、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区),流域内共有742个市(县),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有1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亿,分别占全国总面积、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0%。长江和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加上各种人为因素,长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水涵养能力下降,含沙量不断增加。这不仅影响到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涝灾害使人们更加关注长江上游及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立碑活动由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