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威胁葛洲坝电厂
中国环境报(1998.06.20)
陈陆
近年来,长江上游漂浮物污染日益严重,已影响到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转,造成二江电厂发电机多次停机。随着长江三陕的成功截流和三峡工程建设的进程不断深入,长江漂浮物的污染也将影响三峡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危及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因此治理长江漂浮物污染已刻不容缓。
葛洲坝电厂遭威胁
葛洲坝水利枢纽,自八十年代初投产发挥效益以来,每年为华中及华东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约141亿度的电能,强大的电能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效益。然而,近年来每到长江汛期,葛洲坝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都要受到长江漂浮物污染的影响。
每年4月底、5月初,长江水骤涨,形成春汛,汛期一般要延至7、8月间。大量的泡沫饭盒、快餐面碗、防震泡沫、秸秆、柴草、木材,随暴雨和上涨的江水进入江中,在江水的挟带下,不断涌向葛洲坝。虽然其中大部分从27孔泄洪闸奔流而下,但每年仍有上万立方米的漂浮污物,流至葛洲坝大江、二江电厂发电机组进水口的拦污栅前,漂浮物随洄水回旋、集聚,形成大片厚厚的堆积层,严重影响了葛洲坝电厂的安全和发电。堆积层中的垃圾、牲畜死尸在热天腐烂发臭也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卫生。
水电厂机组的发电,是靠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形成的水能来推动机组叶片转动发出电能的。漂浮污物堆积在机组进水口拦污栅前,堵塞了拦污栅,减少了过水面积,使发电的有效水头降低,造成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从而影响机组的正常发电,严重时还必须停机清除污物以恢复政党的发电水头。
同时堆积的污物在江水的冲击下,增大了对拦污栅的压力,直接影响拦污设施的安全。
葛洲坝电厂副总工程师袁杰说,汛期漂浮污物阴塞拦污栅形成的水头损失,严重时使二江电厂7台机组每天少发电1.4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中小型电厂的发电量。
漂浮物堆积最严重时甚至可使机组被迫停机。1989年7月11日,长江洪水猛涨,洪峰通过葛洲坝时流量达每秒62500立方米,大量漂浮污物随汹涌的江水涌至葛洲坝二江电厂机组进水口前,形成大片厚厚的垃圾层,竟将两艘失控漂到进水口前的驳船抬起,进水口拦污栅被严重堵塞,水头差达9米,二江电厂7台机组被迫停机15小时,损失发电量1000多千瓦时。大量漂浮污物涌向拦污栅,拦污栅随时有被推倒的危险,直接威胁到发电机组的安全。
葛洲坝电厂水工分厂副总工程师李学贵告诉记者,每年汛期水工分厂要投入9500多个工日清除拦污栅前的漂浮污物,月平均投工2000人次。由于污物堆积太多,用清污机和抓斗都清不及,人工清污也跟着上。全年清污量约达8000立方米,但这些污物也仅是堆积在二江电厂拦污栅前的三分之一。汛期江水流量大,流速快,清污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垃圾、牲畜死尸腐烂形成的恶臭,熏得清污人员及坝上搞观测等工作的人员恶心、呕吐、吃不下饭。
拦污栅只能挡住大块污物,小块漂浮污物,如泡沫塑料、快餐饭盒、秸秆、稻草,随江水钻过拦污栅间的空隙,直接进到发电机涡壳下至工作门之间,堆积成了3米厚的垃圾层,给发电机组的正常检修带来困难。由于污物堵塞了门槽,机组检修时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工作门落不下来。拖延了机组的检修工期,从而影响机组成多发电。工作门门槽清理后清除污物的工作强度仍很大。电厂水工分厂维修车间书记倪政华对记者说:每次机组检修,从拦污栅到发电机涡壳下都积满了厚厚的污物,要用1-2个月时间才能清完。由于清污机械受场地影响施展不开,工作效率不高。人工清污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也很大。
漂浮污物来自何方
据了解,长江漂浮污物,除了汛期沿江田间地头随雨水冲刷带进江中的秸秆、柴草外,大部分来自沿小巧玲珑城镇堆积的垃圾和过往船只倾倒入江的垃圾。
长江沿岸都是依山而建的城镇,一些城镇的垃圾场就设在通往江面的山沟上。
沟上的垃圾受地势影响,不断滑落江中,形成一条条垃圾带,既污染了江水,也破坏了长江景观。沿江许多码头和居民区也直接将垃圾推在江边。堆积一冬的垃圾遇到春汛涨水便全部带入江中,随着江水涨落在江中和岸边形成一片片白色垃圾带。
许多城镇沿江设的垃圾场都使用了败十年,垃圾堆积层过厚,治理起来很困难。
如巴东县头道场垃圾场已使用20多年,日产垃圾2吨,如今在老县城库底清理中被作为治理的重点,虽已停止使用,但要彻底治理财力、物力都支付不起。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潘顺昌教授在巴东治理垃圾场现场说:“长江沿岸都是依山而立的城市,垃圾和污水下来了就上不去。严格地说,这里是不能作为垃圾场的。”
垃圾场得不到彻底治理,也将影响到三峡水库的水质和库区人民的健康。
漂流污物的第二个来源是过往船只倾倒入江的垃圾。近年来,长江航运业发展迅猛,长江水域过往船舶急剧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重庆市长江辖段内的船舶总数已达20000艘以上,每日进出重庆市辖内各港口的船舶数百艘,其中客船、旅游船、快艇250余艘,旅客流量在60000人左右,船舶日产生活垃圾约300吨左右。
而全市辖内水域670公里范围内,去年仅有两艘垃圾船回收垃圾。由于许多港口无垃圾接受设施,有接收设施的港口也明显设施不足。过往船只的垃圾便直接倾入江中或堆在江岸边。船上旅客往江中投抛垃圾的事更是比比皆是。报载长江航运公司可载300-400名旅客的“金龙号”旅游船,干脆就没有垃圾桶。这种不设垃圾桶的情况在过往船只中绝非仅有。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大学雷享顺教授面对长江污染发出急切的呼唤:“必须保护好长江水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峡水库蓄水后,一旦形成重度污染将很难治理!”
齐抓共管治理污染
去年年底交通部、建设部、国家环保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长江沿线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废物入江,防止长江水域污染。
明确规定船舶应配备垃圾容器,并及时排入垃圾接受设施。要求每只船舶都配备环保监督员负责船上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禁止向长江抛弃垃圾。要求各港口必须置足够的垃圾接受设施,并将合理设置和建设固体废物处理和环境卫生设施纳入沿岸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三峡库区才能县城库底清理工作也正在热火朝天展开。卫生部门正在三峡进行卫生城市创建工程。重庆、涪陵、万县、巴东四个市县作为长江上游垃圾检测重点市县,对垃圾场进行彻底治理,并规定三峡库区21个市县不能再往长江里抛扔垃圾。
治理长江流域废物污染的锣声虽然已经响起,但我们仍大声疾呼:“请保护长江,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否则我们将愧对子孙后代,也无法向历史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