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评选出国际、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998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在此后进行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
2.国家把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环保投入大幅增加。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下发了《全国环境保护工作(1998-2002)纲要》。
3.6-9月,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专家指出,气候因素和流域内严重的生态破坏是水灾的主导因素。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行为,禁止砍伐天然林。
4.10月12-14日,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1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国务院于2月批准了国家环保总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我国开始对不断加剧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进行大规模治理。
6.北京市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并被国家作为重点环境治理区域,列入全国污染防治“3321”工程。国务院总理朱榕基和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于12月8日和6日,就北京市上报的《关于采取果断措施控制北京大气污染的紧急请示》做了重要批示。
7.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初战告捷,流域内所有排污单位于12月31日实现了达标排放。
8.山西省运城市人民法院,就运城天马文化用纸厂特大环境污染案于9月17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天马文化用纸厂法定代表人杨军武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并处罚金5万元。杨军武成为我国新刑法实施后,因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被判刑的第一人。
9.三四月份,广东珠江口及临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9月18日,我国渤海湾也发生大面积赤潮。12月8日,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正式启动。
10.我国科研人员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取得一系列环境、资源科研成果。这是人类首次全程穿越这一世界最大的峡谷。
1998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于ll月2-1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通过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计划》。
2.ll月26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面向2l世纪的环境合作的联合公报》,为两国面向2l世纪的环境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于ll月发布《世界资源报告1998-99》,论述了环境恶化与人类健康问题。报告指出,23%的全球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
4.印度于5月11日进行3次核试验后,于5月13日再次进行两次地下核试验。巴基斯坦于5月28日连续两次进行核试验。
5.10月下旬,“米奇”飓风席卷中美洲国家,给中美洲国家造成了历史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1万多人死亡和450多万人受灾,还使中美洲五国的经济损失高达60多亿美元。
6.5月中旬,西班牙洛斯弗赖莱斯矿的一座巨大的蓄矿池破裂,造成600万立方米的有毒废料泄漏,6000公顷的农田被毁,数百万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遭到威胁。
7.4月5日,在英国的利兹举行了英、加、法、德、意、日、俄、美等八国环境部长会议。会上,部长们建议联合各国警方和海关力量,共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
8.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环境部长会议于5月初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呼吁各国在制定税收政策时考虑环保因素,利用税收推动环保,并尽可能减少对破坏环境项目的补助和税收优惠。
9.从1997年延续到1998年的本世纪最严重的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全球气候出现异常,东南亚干旱少雨,非洲旱情加剧,欧洲、拉美暴雨成灾,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国家发生严重的森林大火。
10.4月1-3日,全球环境基金会第一次成员国大会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大会就第二期(1998-2001)增资27.5亿美元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