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
最近从有关部门获悉,北京市将在使馆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逐步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资源循环系统,并进一步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同时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以期在北京全市范围类建立起一个资源循环型的社会。
通过逐渐在居民点试行垃圾分类,逐片推广,在推广片区试行建立起垃圾收集、回收利用、最终处理的有效系统,同时逐步完善对垃圾减量、循环利用到最终处理的管理机制,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提升市民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最终在全市建立资源循环型的社会。
心系全球,从我做起。
实行垃圾分类,建设资源循环型绿色家园。
实行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建设资源循环型绿色家园。
人们在惊呼垃圾围城、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的同时,愈来愈认识到垃圾问题的重要性。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也一直在探讨对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置的符合环境要求的有效管理,并提出实行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政策,以及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建立资源循环型闭合系统的思路。
1996年北京市推行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以来,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已发展到百余处,便及小区、学校、机关单位、商场等地,并涌现出“北京第一院”的大乘巷家委会。在北京的一些大商场门前,也开始出现了分类垃圾桶,同时引起了海内外新闻界的关注。
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实行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实行垃圾分类,让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尽量回复到资源循环圈内,建立资源循环型的社会,将最终的垃圾处置量降到自然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使馆区垃圾分类办法
这次在北京使馆区实行垃圾分类,做法是打算将垃圾主要分为四类:
纸类(Paper Products)
塑料(Plastics)
瓶罐类(Bottles & Cans)
不可回收物(Non-recyclables)
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纸类(Paper Products)包括办公学习用纸、复印用纸、旧信封信纸、报刊广告纸、包装货物纸、纸壳等。为便纸类更好地再生利用,将建议投放的可回收纸张清理、叠放整齐,避免揉团投放。
塑料(Plastics)包括塑料手袋、包装泡沫、塑料布、塑料包装、泡沫快餐盒、保鲜膜等。为便于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需将塑料尽可能清洁干净投放。
瓶罐类(Bottles&Cans)包括各类酒瓶、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等。为便于瓶罐类的回收再利用,需将瓶罐类包装物品使用完毕后,尽可能清理干净投放。
不可回收物(Non-recyclables)为其它生活垃圾。(包括纸巾、厕纸、复写纸、蜡纸、沾油的脏纸等不可回收的纸张,厨余垃圾等)。
另外为防止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对废旧电池也将单独收集,将废旧电池存放在塑料袋中每月收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