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热浪缘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华北地区遭受滚滚热浪袭击,北京出现百年不遇持续高温,连日突破40摄氏度大关,酷暑难耐。有关专家认为,高温天气的形成,除了一个面积很大、很干、很热的气团长时间盘踞在华北地区以及温室效应以外,与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太阳辐射过强有很大关系。
太阳一年比一年晒人了,有一种说法认为,臭氧层空洞使太阳释放的紫外线毫无阻拦地泄漏,尤其是对地球破坏最甚的短波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让我们感到阳光的炽热。《蒙特利尔议定书》联合国工作组技术与经济评估委员会的张世秋女士说,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定量数据,但臭氧层一天天变薄与此不无关系。
1978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从此以后空洞一直在继续扩大,最新发现,其面积达到了2100万平方公里。今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广东惠州放飞了一只3万立方米的臭氧层科考气球,探测结果发现,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含量较以前减少了约8个百分点,已下降到近20年同期平均值的最低点。
造成臭氧层消减的是氯氟烃类物质,包括消防灭火剂哈龙、用于制冷的氟利昂和发胶喷雾剂等。1986年,全球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120吨,我国只占了4吨,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越来越多,到目前,已上升到10万吨。张世秋说,我国皮肤癌的发病率和皮肤早老现象也已日益凸显。有研究表明,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减少1%,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增强2%,全球皮肤癌发病的可能会上升25%,每年增加30万病例;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上升7%,每年增加病人达170万。
不仅仅如此,对农业的损害不可小视。强烈的紫外线和高能宇宙射线会使一些农作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变异。同时,臭氧层减少25%,海洋中的初级生物产量将减少10%,而水面附近的生物将减少35%
我国积极开展了臭氧层保护工作,1989年加入了国际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1991年签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物质。1993年,编制了国家淘汰哈龙及氟氯烃方案。目前对哈龙、化工行业的CFC、气雾剂、汽车空调、制冷用氟利昂的生产、使用的数量和何时禁止生产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加快了替代品的开发研究速度。
在滚滚热浪中,我们再度深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气候与环境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耐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就是保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