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藏羚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属牛科、藏羚属,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7~10万只。由于藏羚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动物园或其它地方人工饲养过藏羚,而对于这一物种的生活习性等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开展甚少。
藏羚是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它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经过千万年自然演变,与冰雪为伴,以严寒为友,自由自在地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然而,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竟是每年数以万只的藏羚被非法偷猎者捕杀!
藏羚适应高寒气候,藏羚绒轻软纤细,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用藏羚绒做成的披肩—SHAHTOOSH被认为是最上等、最昂贵的时尚。一条藏羚羊绒披肩可以轻易地从一枚戒指中穿过,所以又叫戒指披肩。其古老的加工技术出自克什米尔地区,100多年前传入欧洲,并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虽然,中国国内没有对SHAHTOOSH披肩的需求,中国海关也从未出口过一两藏羚绒,但国际上每年藏羚绒的贸易额却高达上千万美元。1996年,在伦敦一条藏羚绒披肩的售价可达3,500英镑。对藏羚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这些绒都是从被盗猎者打死的藏羚皮上摘取的,而从每只藏羚身上只能取绒125~150克。
偷猎者把千里荒原变成了血腥屠场。受暴利驱使的犯罪分子结成团伙,购买枪支弹药和车辆。他们一旦与执法人员遭遇,则公开对抗,武装袭击。盗猎分子的车辙在青藏高原的无人区轧出一条条大道,他们所到之处,连怀孕或哺乳的母羚羊也不放过,许多失去妈妈的小羚羊冻饿而死,被剥了皮的藏羚更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对藏羚的虐杀成为人类丑恶贪欲的见证。
由于盗猎,藏羚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据统计,目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羚总数只有70,000~100,00只,仅为100年前的十分之一。按照印度加工藏羚绒的数量估计,每年至少有20,000只以上的藏羚被猎杀取绒!如果盗猎以这样的规模进行下去,20年内藏羚这种可爱而珍贵的动物将可能永远从地球上消失。
中国政府早已宣布藏羚为濒危动物。1998年12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中国藏羚羊保护白皮书》呼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保护藏羚。1999年4月中国国家林业局组织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的林业、公安和环保部门联合行动,打击日益猖獗的盗猎活动。然而事隔仅一个月之后,又有800多只正处于哺乳期的母藏羚在可可西里地区被屠杀。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以来,仅林业公安机关查处的盗猎走私藏羚案件就有100多起,抓获偷猎分子3000人,缴获藏羚羊皮17000多张,羊绒1000多公斤。同时还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及各种交通工具。
中国西部的贫困,是打击盗猎行动受到严重制约的重要原因之一。反偷猎的队伍缺乏各种装备、运营费用更是捉襟见肘。94年以来,已有数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在反盗猎过程中受伤,甚至牺牲。他们为野生动物保护而工作在世界屋脊上最艰苦的无人地区,他们拥有人类最顽强与忘我的精神,这更使他们的生命弥足珍贵。他们是青藏高原的守护者,是藏羚羊的保护神
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国内研究经费的缺乏,中国学者对于藏羚的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甚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藏羚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野生动物工作者都不会希望藏羚这一珍贵物种,在还没有被人们真正认识之前就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对藏羚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对藏羚的科学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您对中国藏羚的关注可能会改变它们的命运!
请不要为了追求奢华而购买和使用沾满藏羚鲜血的SHAHTOOSH披肩。
欢迎垂询:
张立(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
电话:86-10-6464 3599
传真:86-10-6464 3522
电子邮件:aster@ih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