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政策实行重大改革——
从“谁污染谁治理”到“谁污染谁付费”

全国环境保护市场化会议于7月1日结束: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将由现行的“谁污染谁治理”转变为“谁污染谁付费”。这是我国环境保护走向市场化的重要标志和良好开端。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谁污染谁付费”是指某个区域内的若干家排污企业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把污染治理交给专业化公司来完成,实现治污集约化。建立专业化环境治理公司可以吸纳各种社会资金,从而形成政府、银行、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多元投资的局面,解决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的巨大需求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完全依靠政府的不利局面。

环保界专家和学者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谁污染谁治理”的污染治理方式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全国仅有30%的排污企业建立了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而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转率还不到50%。这是造成当前环境治理赶不上污染,环境保护赶不上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的确立将成为我国的环境保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专业化轨道的开端。

199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