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是人类的救命产业应将环保产业划为第五产业
质疑传统的产业划分

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 林丕

编者按:目前,我们熟知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划分,是本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这种划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反映当今的产业状况。前几年,知识行业"破壳而出",被公认为第四产业。前不久,林丕教授提出将产业划分为五个方面,环保产业就是第五产业。他的这些见解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环保产业的重要性,目前已日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是很不够的,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它的产业地位迄今仍很低。在现行的产业划分中,它被肢解为三块,分别从属于第一、二、三产业。其中,它所从事的生产生物性环保产品的部分,被列入第一产业(农业);生产各种环保设备、仪器的部分,被列入第二产业(工业);提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服务的部分,则被列入第三产业(服务业)。笔者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应将环保产业升格为与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的第四产业(知识产业)相并列的第五产业。主要理由是:

第一、环保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是性质根本不同的产业,不应将它们混淆
环保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运行方向上。第一、二、三产业的基本运行方向,是向地球、向大自然索取各式各样的物质资料以供人们消费,在索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导致对生态环境的不同程度的破坏;环保产业的运行方向却完全相反,它是向地球、向大自然进行补偿,是力图把被第一、二、三产业破坏了的生态平衡重新恢复过来,很显然,这是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产业。

第二、环保产业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越来越重要,亟需提高其产业地位
环保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兴起和发展,是人类对自身长期以来经济开发错误进行沉痛反思的结果。回顾人类的经济开发史,人类经济行为最大的错误,就是以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来牟取暂时的狭隘经济利益。这种错误,在近三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全球工业化过程中,发展到了最严重的程度,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未来。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绝不是一个一般的产业,而是一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要害产业。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矫正人类经济开发错误、挽救人类命运的重大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产业所不能比拟的。它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的救命产业",是能够制约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独立产业。

第三、费希尔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已不完全符合现代的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将全社会诸多行为归纳、划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的理论和方法,是英国学者阿伦·费希尔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的。他的这种产业划分法,是大体上符合本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然而到现在,这种划分法已不完全适合当代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了。主要有两点不适合:一是费希尔把"第三产业"的内容搞得过于庞杂,没有分清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知识形态的产品)的界限。他把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消费服务业等行业,与属于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科研、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行业混淆在一起,通通塞进了"第三产业"的概念之中,这是很不科学的。尤其到了现代,在全球范围内以科研、教育、信息三个行业为核心的"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已飞速崛起,正在上升为全社会的主导产业。二是在费希尔那个时代,环保问题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环保产业也还没有出世。因而费希尔的产业划分见解中没有涉及到环保产业,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种弊端亟待纠正。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对费希尔的产业划分法进行重大的修改:将"三次产业"的划分,改为"五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二、三产业,是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诸行业。其中,第一、二产业(农业、工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四个基本环节的第一环节(生产环节);第三产业属于物质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后三个基本环节(流通、分配、消费环节),它包括商业、运输业、仓储业、通信业、金融业、消费服务业等行业。第四产业是精神产品再生产总过程的诸行业。第五产业是环境保护行业。

实行此种产业划分法,其优点是使各产业之间的理论界限十分清晰,而且把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加快发展的第四、第五产业的战略地位突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