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北京
简体中文版

心系全球

    环境论坛  


聚焦热点

北京垃圾膨胀今年达530万吨 垃圾结构变化灰土走了塑料来了

北京晚报》2000年4月14日 胡明

  本报讯  如果让您列举生活中的变化,您肯定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许多。但您很可能会忽视了一点:我们每天丢弃的垃圾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记者从最近刚刚通过鉴定的市科协项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的调查和评价》中了解到,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垃圾年产量一直以2.65%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生活垃圾的总产量将达到527.4万吨,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85.2万吨,2015年左右达到781万吨。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的增加,无疑都在加剧着环境的负荷。

  垃圾组成成分的变化也不容忽视:灰土含量和食品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而塑料、纸类在不断增加。仔细想想,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奥妙。首先得归因于北京市燃料结构的变化。烧煤的少了,住进双气区、单气区的居民越来越多了;再有就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其实这些都是市民日子越过越好的佐证,但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比如“白色污染”。

  目前,北京市垃圾堆放场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垃圾渗出液直接污染着地下水,同时,垃圾堆体释放的NH3,H2S气体对周围500米以内的空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尤以6至8月份为甚。北京市的垃圾无害化率正在逐步提高,但填埋、焚烧、堆肥仍然是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其中,填埋处理的垃圾占被处理垃圾的大多数。

  针对运行中的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和北京市的情况,参与该项目的北京土壤学会环境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营养资源所的专家们开出了“药方”:2005年以前,北京市应优先发展填埋法,迅速提高垃圾无害化率;2005年以后,重点发展焚烧,逐渐减少填埋比例,同时保持一定比例高温堆肥处理,并积极发展有机无机颗粒复混肥。